03期丨一颗种子一场持久战
作者:斐尔德 发布时间:2022-08-18

上海受疫情影响进入全域封控管理前后,曾出现过一些天价菜:78元一颗的白菜、87.6元两颗的卷心菜、12元每公斤的鸡蛋。这是疫情之下一些商贩的哄抬价格的不正当之举。

但在市场中确实存在一些与同类产品比单价极高的蔬菜瓜果,这种高价格的形成与疫情封控或天气环境原因造成的短缺、少产无关,而与蔬菜瓜果本身的品种以及品种包含的知识产权背景息息相关。


01

俞敏洪在他的直播首秀里推出过一款168元2斤的丹东草莓,26颗左右,每颗均价5至6元。这款名为丹东99的草莓学名“红颜”,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

在“红颜”草莓品种的原产国日本,170元/个的西瓜、60元/个的香瓜、600元80粒的樱桃、12元/颗的大葱、9元/个的西红柿、15/颗的白萝卜并不少见,前面提到的78元/颗的白菜如果出现在日本市场上并不值得意外。

最近几年日本本土品种被他国引进后扩大了种植面积,回流返销日本市场后,原来单价高昂的蔬菜瓜果价格被压低,对日本的本土农业造成了冲击,影响了日本农林水产品的出口额。

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日本外流种苗的知识产权也受到了影响。阳光玫瑰青提原本是日本本土品种,后被引入韩国和中国。虽然早在2006年该品种就在日本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但当时的日本政府没有在海外申请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也没有对该品种的出口做出相应的限制和决定[1]

根据当时日本的种苗法,种子和树苗可以被引进加入保护种苗相关国际条约的国家或地区。这里的国际条约一般是指UPOV公约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条约和规定。当时的韩国和中国符合条件,阳光玫瑰青提便进入该两国并开始大量种植。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种植技术的提升,阳光玫瑰青提的单价下降,产品回流日本后对本土产品造成的冲击引起了日本相关部门的重视。但那时日本已经错失了申请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期限,也就导致 “果苗侵权”很难在法律上界定。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为了防止优质品种向海外流出并对本国农业造成冲击,2020年日本通过了《种苗法修订草案》,并于2021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法案明确禁止个人和法人未经许可将已经注册的日本农产品种子和种苗带出日本。未经品种所有者许可,不得采收相关品种的种子进行种植。

此后,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了禁止带出日本的1975个种苗名单,其中包括“梦美”大米、“甘王”草莓、“湘南黄金”柑橘、“红岩手”苹果等,这个名单会随着品种的不断研究和新发现增加。

在最近的俄乌冲突中,国际种业巨头德国拜耳就曾说要停止向俄罗斯销售供应农业物资。虽然俄罗斯在化肥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也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但其在种子、农药等农资上进口依赖度极高。如果拜耳真的停止了供应,对俄罗斯农业来说将是不小的打击。


02

笔者在本专题开篇文章《从制度开始,了解特殊的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权》(点击可文章标题链接阅读)中也说过,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处于整个种植产业链的最尖端,优质种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定供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种子的培育周期长、成本高,需要不断地实验和调整,因此育种尤其是优质种子的培育并非易事。

以传统育种中的水稻为例,选育一个新的水稻品种,需要经过5至10年的筛选和实验。我们熟知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便是袁隆平先生耗时十年培育成功的。而一个审定小麦品种从杂交到形成稳定品种,同样需要8到10年时间。

实际上,我国很多农作物品种都是引自国外,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品种。阳光玫瑰青提、夏黑、红富士苹果、不知火柑橘、丑橘、丰水梨、红颜草莓、章姬草莓等都是来自日本,而马铃薯、辣椒、西兰花等蔬菜品种也大多来自美国、以色列等国。虽然我国在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育种和出口上有优势,但经济作物的育种一直被国外“卡脖子”。

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子贸易额10.1亿美元,其中进口额6.8亿美元,出口额3.3亿美元,贸易逆差3.5亿美元。在6.8亿美元的进口额中,蔬菜种子占35.3%,饲料饲草种子占23.5%、种用花卉及种子占22.1%,部分蔬菜品种如胡萝卜、菠菜、洋葱、番茄等种子的进口依赖度超过90%[2]

对于依赖种子进口的国家而言,一旦遇到一国的对应政策出现新调整或国际关系出现变化时,种苗的引进将会是一个重大挑战。




03

除了在进口方面可能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育种受知识产权影响也很大。

被德国拜耳收购的美国种业企业孟山都拥有的一种大豆品种有因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如果无法解决,相关种植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最后孟山都在一个中国的大豆品种中找到了根治疾病的基因。

虽然这种基因来自于中国,但孟山都首先找到,抢先申请了该基因相关的专利并培育了新品种。如果新进者需要对新品种进行研究,就无法绕开门孟山都的专利。如果需要种植,也需要支付许可费。

我们熟知的佳沛奇异果也曾有过知识产权纠纷。2010年新西兰猕猴桃种植业受猕猴桃溃疡病影响损失惨重。面对此情况,全球奇异果生产巨头佳沛公司联合其他机构投入数百万美元,从5万个品种中挑选出4个适宜品种进行种植,最终培育出“阳光金果”新品种。

2016年,佳沛公司发现“阳光金果”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种植。通过调查,确定了该情况的出现原因是一位中国商人Haoyu Gao在新西兰购买了一个果园并将其中的一批芽苗偷运出新西兰。

佳沛公司起诉商人Haoyu Gao,该案最初的赔偿金额为整整3000万纽元(约1.37亿人民币)。最终在2021年,Haoyu Gao被新西兰高等法院判处赔偿佳沛公司1200万纽元(约5486万人民币)。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厮杀”,全球种业基本形成了德国拜耳(孟山都)、科迪华(陶氏杜邦)、先正达(中国化工)、巴斯、利马格兰五足鼎立的格局。据统计,目前全球种业企业市场份额中,这五家企业分别占比23.2%、16.5%、6.7%、3.5%和3.2%[3],剩下的46.9%为市场中其他企业总和。

而这五家头部企业中拜耳和科迪华所拥有的专利技术最多,在全球商业化专利种子市场占比中,拜耳和科迪华分别占30.1%和22.7%。

这些国际种业巨头不仅仅在新品种培育上拥有大量的核心专利技术和品种权,在化肥、农药、农资、包装生产甚至是金融等上下游以及衍生产业同样占据主要位置。在此基础上,这些头部的种业企业在育种上也持续不断地投入更多资金,增加自有专利数量。

头部企业凭借悠长的研发历史、品类全面的品种库、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条件,掌握了市场主导和垄断地位。新进入者想要突破或绕开这种以强有力专利技术和完善品种权构建的壁垒,绝非易事。



04

虽然我国这几年的植物新品种申请远超其他国家,在UPOV登记的新品种数量也超过了之前一直稳稳占据首位的欧洲,但实际有效用和有长远经济价值的品种数量仍然很少。这与我国种业发展起步晚、形成体系迟等有很大关系。

我国本土研究至今只有60多年,其中蔬菜种子领域研究的领头羊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8年,而民营育种企业则是在2000年颁布《种子法》后才逐步出现的。与国外企业动辄百年的研发历史相比,我国的研发历史不算长。

研究起步晚,导致研究体系形成晚,行业不够整合集中,缺乏相应的研发人员和技术支持,科研投入力度弱。2020年,我国种子企业科研总投入55.78亿元,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不到9%[4]。这与孟山都10年前的12亿美元的研发投入相比,可以称之为“微小”。

同时,我国种业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意识薄弱,不仅不能及时保护自己的权益,还容易被他人起诉侵权。种业企业不能及时申请专利或品种权保护自己的新品种和育种技术,很容易被他人抢占先机,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权益和发展机会。

就如前文笔者提到的孟山都大豆的例子,如果当时中国本土种业企业发现了那个关键基因,并将与该片段有关的发现方式以及新大豆品种的育种方法申请为专利,可能现在全球大豆种子种植和贸易格局将大不一样。

而种业企业引进或种植人员种植新品种时,如果不审核是否合规,是否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也很有可能在后期面临巨额索赔。就如佳沛公司“阳光金果”案中的那位中国商人Haoyu Gao一般付出极高的代价。

此外,在引进品种时,种业企业也会面临巨额专利许可费或品种许可费的难题,或是干脆无法引进。这种尴尬的处境不仅会使我国的农业在种子层面就受制于人,也使得很多种业企业无法拥有创新机会和获益可能。



05

为了不让我国的农业被国外牵着鼻子,继续被“卡脖子”。2021年,中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对种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对种业实施振兴,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加快育种创新。

中国农科院建立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52.5万份种子,总量全球第二。台州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台绿系列”全国种植面积6%,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自主西兰花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过空间诱变试验研发的紫花苜蓿品种,干草产量每亩最高达1789.9公斤。[5]袁隆平先生参与创办的隆平高科也成为全球前十的种子公司。

在维护中国种子的知识产权上,国家也加大了打击违法侵权和伪劣品种的力度。2022年4月1日,最高法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侵权赔偿额合计近700万元,这是当年奔象果业“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获赔5万元的140倍。

在不断提升自身种业实力和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自身不足,保持高度警惕。新品种研发是一个长周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研发资金支持和制度创新保障,也需要育种人和种业企业的潜心苦研,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

只有这样,在面对国际巨头的价格冲击和突破技术壁垒时,我们才有底气和实力打破“造不如买”的恶性竞争循环,开辟属于中国自己的种业“王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种业强国的建设和科技强国、技术强国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农业现代化也依赖作为基础的种子。

保护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培育出中国人自己的优质品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路,中国仍需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 界面新闻:《日本丢掉了对阳光玫瑰葡萄的“掌控权”》

[2] 农民日报:我国种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如何

[3]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2022年中国种子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

[4] 华商韬略:《一克被卖到4000元,我国蔬菜种子要“高”起来》

[5] 快刀商业评论:《连老百姓饭碗都被“卡脖子”,中国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

[6]军武次位面:《原产中国的水果中国人不能乱种,连吃西兰花都要靠外国种子?》

[7] 远川研究所:《菜地里的种子,也能用来卡脖子?》


上一条 下一条
x
资讯信息
您的姓名是?
您的手机号码是?
您的电子邮箱是?
您的微信号是?
咨询问题
您可以详述您的问题以便于我们专业顾问为您提供更全面的资讯